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第二届哲学月讲座——哲学会走向终结么?

 

 

 

 

 

 

      5月5日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来自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朱菁教授为同学们作了题为““哲学会走向终结么?”的报告。自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传统哲学的领地不断丧失,哲学惯常的思辨研究方法饱受质疑,一些科学家(例如物理学家霍金)甚至宣布“哲学已死”。面对重重危机,哲学加强对自身的反思显得尤为迫切。此次讲座朱菁教授分析了当代哲学面临的种种危机和挑战,并探讨哲学如何通过调整其自身以应对质疑与非议、走出困境以永葆青春的可能途径。

 

 

 

 

首先,在讲座开始,朱菁教授从泰勒斯谈起,介绍了哲学是人类最为源远流长的学问。哲学的目标是以理性的思维开展关于世界、社会、人生和知识的系统性的探究与考察,追求具有普遍性、基础性、终极性和持久性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朱菁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哲学的危机与哲学终结论。与科学比较起来,哲学无甚进步,长期裹足不前;哲学满是纷争,难以达成共识;哲学无法提供明确的、有用的知识。从方法上看,哲学方法以思(思考,反思)辨(辨析,论辩)为核心,辅以观察、直觉(直观)、实践等手段。而科学以系统、严密的观察和实验为准绳,坚持对数学的依重和运用,注重社会化的、可重复的经验验证。

 

 

 

 

在此背景下,针对哲学如何应对科学挑战的问题有这样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哲学要顺从科学,求变以延续其生命。针对这一态度,朱教授详细地介绍了逻辑实证主义、分析哲学、自然主义以及当代实验哲学的观点。第二种观点认为,哲学要划定科学与哲学的界限,与之各自为政。科学有其局限性,总有科学无法解答的问题,所以哲学不会终结。第三种观点质疑科学的优先性,认为附着在科学身上的普遍性、客观性、合理性和真理等光环,不过是人为制造的幻象和神话,而随着这些神话的破灭,一种新的哲学将涅磐重生。

 

 

 

最后,朱菁教授提出了作为“四不像”的哲学,从科学、数学、艺术、常识着四个方面来阐释他对哲学的看法。他认为:哲学的任务是随着科学的进展而协调、改进人们的常识,且不失其初心: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学问。

 

 

 

 

在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十分积极的向朱老师提问,大家热烈地讨论了“其他专业如何学习哲学”、“终结这一词的具体含义”、“缸中之脑”、“常识的意义”、“人的异化”等问题。哲学系系主任陈嘉明教授结合传统哲学的问题对此次报告作了总结,本次活动圆满结束。(文/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杨文琦)

 

 

 

 

 

版权所有:2013年 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 沪交ICP备2010919    技术支持:上海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