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存在与时间》出版九十周年纪念对话圆满结束

 

 

 

 

从左至右为蔡文菁、高宣扬、张祥龙、王庆节

 

 

 

今年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巨著《存在与时间》出版九十周年纪念。该书一经出版,便在西方世界引发热烈反响,中国学者和读者也就此展开了很多讨论。思南读书会第180期活动现场,主持人蔡文菁,与高宣扬、张祥龙、王庆节等几位教授,共同探讨《存在与时间》中有关生命的意义、中西方文化的互补以及对当代问题的思考。

 

 

 

 

海德格尔的概念与日常生活

 

哲学书相对来说是比较艰涩难懂的。王庆节教授认为,海德格尔的书也是难读的,因为他用了一些概念,促使大家对整个西方最基础的传统进行重新思考。这些概念,有些是西方哲学史上常用的概念,而有些是被赋予了哲学含义的日常用词。“比如Computer,内地读者马上会说这是计算机,但港台读者把它叫做电脑。这两个名词的翻译代表了对Computer本质的理解,一个把它看作是一种机器,另一个看作是人脑。对于Computer从机器到脑的理解,需要一个转化过程。”

 

另外一个核心概念,理解。通常所说的理解,是指主体如何认识客观世界。而海德格尔讲的理解是Understanding,首先要从Standing讲起来、站起来,最终站出去。认识需要不断突破界限,是一个站起来,又站出去的过程。“海德格尔所创造出的一系列概念有时是一种误读,在颠覆一个传统的时候一定会造出一些新词,用旧的概念来产生新意,这个时候就需要读者展开脑筋急转弯。急转弯之后你就会觉得海德格尔没有那么神秘和复杂,讲的都是一些很基本的道理。”

 

 

 

 

 

 

回归原初的生活世界

 

高宣扬教授强调,要回到海德格尔思想的原点。他动情地讲述了海德格尔1927年发表《存在与时间》的时候,一再表示这些概念的运用和出现,是生活的原初给予的精神力量,并赋予他始终不断地去探索建立这样精神力量的感情。海德格尔很重视感情,这种感情推动他不断回忆起故乡中的父老、兄弟、同学以及过去所学到的知识,他在神学院读书的时候,那些中世纪的著作给予他的启发,使得他一再回想到这一切。以至于在海德格尔晚年出全集的时候,他表示,“不能按照出版年代排列,而要按照我的思路、我走过的道路、我经历过的生活去排列,因为我对每一个历程中的每一个点,都有所怀念,并从怀念中感受到一种精神力量,正是这种精神力量促使我不断创作。”

 

高教授深情地表示,在从事工作的时候,他也深受海德格尔这一思想的启发和诱导,使得自己不断地去感激所获取的一切。正是基于对这种强大精神力量的无限怀念,不断延伸,才会使自己投入极大精力的思考,通过曲折过程,取得优秀的思想成果。由此可见,《存在与时间》蕴含着强大的、无限的精神力量,所以出版后即刻在全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学术和理论层面的影响,另一个是社会层面的影响。它促使人们思考哲学和生命究竟是什么关系,哲学研究必须为未来生命的可能性、生命的存在和创造性提供哲学理论基础。这本书的核心点也促使年轻的萨特开始研究“现象学”,用《存在与时间》的观点和方法去建造一个具有法国特色主义的哲学,由此写出了著名的哲学小说《呕吐》。

 

 

 

 

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哲学的互补

 

张祥龙教授认为海德格尔的“现象学”非常突出,使哲学思想延伸到全世界,实现了范式的转换。范式就是我们去思考、去探讨一个问题最基本的框架,通过它去理解世界,理解自我。范式的重要特点就是要追求确定性,在变化无常的世界中找到不变者,研究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意义所在。范式对西方人的震撼是极大的,暴露出西方文化中根本性的弱点。范式到了海德格尔时代被转化过来了,用海德格尔语言找到一种方法能够理解正在变化中的现象,而且某种很晦涩的现象也可以表达出来。

 

海德格尔的老师是胡塞尔,胡塞尔现象学到后期从根本上变得有些动态,因为他吸收了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思想,用不变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变化的东西。按照传统哲学,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就像你想看清那个正在旋转的陀螺,便想要抓住它以便看清它的运动,但这样的观察方法已经破坏了你要观察的对象。

 

由此,张祥龙认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老子》《庄子》从各种角度说明原来的“道”,有真,有信。有真理有可信的东西,就是有天道,这是用西方哲学来理解中国哲学面对的方法论的挑战,用一种新的语言、新的方式在西方哲学接近中国古人最顶尖的智慧,那种无法用概念直接表达的,包括思想上的领会。

 

所以,我们能以动态发声的方式理解“存在”本身,而不只是作为对象的存在。我们通过海德格尔的方式去理解“道”,而不只是从“道”中流出来的存在者。海德格尔本身就对道家非常感兴趣,这不是偶然的,也不仅仅是思想的猎奇。他读到《老子》的德文译本时确实得到了启发,使得他的前期思想转向后期思想。他理解的“道”,原本意思是开道,不是现成连接两点之间的路。

 

 

“海德格尔的思想也帮助我理解了老庄,理解了儒家。比如讲到家,从亲子关系讲起,西方哲学就没有提到过。海德格尔把家比喻存在本身,整个哲学活动是回家,是返乡的内在冲动和实践。”这帮助张庆祥理解了儒家的一些思想。海德格尔把最坚硬的冰层打开,使得我们往前走,所以海德格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世界性的真理。

 

“用庄子的话来翻译海德格尔,我觉得整个哲学一下子灵动起来。同样地,通过海德格尔也能帮助我更好地去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张庆祥这样总结道。

 

 

最后,张庆祥总结道:“未来中国哲学要找到自己的生命本源,除了要返回自己的经典,借鉴西方也比较重要,要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局面。我们通过新的哲学,新的话语,让现代人,国际人可以领会古代智慧的妙处,可以应对当代中国的重大问题,这就是未来发展的新的生命和生长点。”

 

嘉宾们短短两个小时的对谈,让读者受益匪浅,尽管大家表示海德格尔的观点和文字表述比较隐晦,但通过嘉宾们的解读,让大家充分领略其智慧的魅力,在虚无的恐惧中回归本真。

 

 

 

版权所有:2013年 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 沪交ICP备2010919    技术支持:上海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