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哲学月讲座第三场
技术时代艺术何为
——有关当代艺术的若干问题
报告人:孙周兴教授
5月17日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哲学月的第四场讲座活动顺利开展。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的陈勇老师担任主持人。来自同济大学哲学系的孙周兴教授为同学们作了题为“技术时代艺术何为”的报告。
本次讲座内容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孙周兴教授为同学们解释了“何为当代艺术?”。艺术无法界定,当代艺术更无法界定,因为一旦被界定,就不再是当代艺术了。当代艺术在途中,永远是它尚未是、正在生成的东西。因此当代艺术是未来艺术。
孙周兴教授以傅伊斯所提出的“扩展的艺术概念”展开,从通感艺术、综合材料、社会雕塑、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几个方面对“何为艺术”作了进一步讲解。第二个部分的主题是“神话:祛魅还是复魅”。启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理性和自由,启蒙与祛魅是现代性的凯旋。但是,连续两次世界大战,现代文明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表明,启蒙理性所许诺的福祉和幸福生活并没有到来,倒是迎来了文明的系统性崩溃。孙周兴教授结合瓦格纳与尼采对北欧神话和古希腊神话的看法指出要赋予艺术一种反启蒙——祛魅的“复魅”使命和功能。同时还介绍了海德格尔、傅伊斯、安瑟姆·基弗讨论了“神秘”、“澄明”等问题。第三部分以“观念还是物质”为主题,围绕海德格尔所提出的“泰然任之”、傅伊斯的物质研究、基弗的五大元素等主题展开,阐释了“如何让抽象的技术对象回归生活世界”、“艺术的转向”、“火与水的研究”等相关内容。第四部分部分和第五部分讨论了“艺术是一种抵抗吗?”与“通过艺术保卫自由”。孙周兴教授认为,当代艺术对技术文明采取了一种“抵抗”的姿态,具有存在主义倾向。阿多诺、傅伊斯、基弗等人都解读过艺术的抵抗力量。最后,孙周兴教授结合“艺术与哲学”、“艺术与政治”、“艺术的使命”提出“通过艺术保卫自由”,阐释了艺术的未来性。
在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发言,提出了“尼采的现象学”、“技术时代哲学何为”、“权力与审美”、“何人可称为艺术家”、“艺术是否能与技术结合”等问题。孙周兴教授和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此次活动在活跃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