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William E.Carroll 教授系列讲座”圆满结束
2016年11月14/15/16日,在李鹃老师的邀请下,牛津大学William E.Carroll 教授在上海交大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系列讲座,参与的师生众多,William E.Carroll 教授分别从三个主题:“伽利略、宗教裁判所与科学-宗教之冲突”、 “科学革命:数学、物理与现代性之起源”、“中世纪的创世与科学” 来阐述他的系列观点。
“伽利略、宗教裁判所与科学-宗教之冲突”(Galileo, the Inquisition, and the Legend of Warfare Between Science and Religion):在流行的现代性叙事中,这一段发生在17世纪伽利略与罗马宗教裁判所的著名往事,通常被用来为宗教与科学之对立的意识形态背书。Carroll博士通过对事件发展以及相关文本的仔细考察,认为伽利略和裁判所双方其实共享着对亚里士多德“知识”(scientia)标准的同样理解。按照该标准,日心说理论并不是一个能够被证明的“知识”,而其实是一个可以为神学理论所接受的假设。而宗教裁判所的判决也并非出于理论(doctrine)本身的“错误”,而是出于宗教纪律(disciple)。有趣的是,后来的拿破仑、墨索里尼和希特勒都非常重视该事件的历史文献,试图利用这一建立在误解之上的科学-宗教冲突,来为自己塑造“政治上的伽利略”形象。
“科学革命:数学、物理与现代性之起源”(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the Principle of Inertia, and the Origins of modernity):Carroll博士首先以潘能伯格和布鲁门伯格等为例,审视了所谓“以伽利略和牛顿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意味着对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拒斥”这一流行说法的巨大影响。他以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的惯性定律为代表,指出牛顿完全清楚他自己只是提供了对力的数学描述,而不能给出力本身的物理原因。17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其极大促进了我们对于数学应用于物理实体研究方式的理解。这种对自然因果性的抽象化理论,不仅不是对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反驳,相反共享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知识理论的前提。
“中世纪的创世与科学”(Creation and Science in the western middle ages):Carroll博士以 Ibn Sina [Avicenna], al-Ghazali, Averroes [Ibn Rushd], Maimonides 和Thomas Aquinas文本为基础,分别考察了他们如何从哲学出发来论证“创世”与亚里士多德“世界永恒说”的关系。讲座向听众展示了中世纪伊斯兰、犹太教和基督教三种不同的宗教传统中的哲学家是对古希腊文化遗产的接受。